无论古今中外,对于自我的探知和追寻是文艺作品中永恒不变的主题,音乐也不例外。尤其是对于流行音乐而言,自我解构、自我诠释、自我宣示是歌曲创作的一大门类。
但由于华语地区文化的内敛和含蓄,从前许多“唱自己”的华语流行歌曲都寓己于物、寓己于景、寓己于情,委婉地表达个人特色。但大概从张国荣千禧年毫无保留的《我》开始,一批直接以“我”为歌名的作品开始多起来。或受“我就是我,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”精神的打动,此后的创作者意识到,自我特色是最没有必要含蓄遮掩的地方,反而是最自信的一种姿态,自我意识从此大规模勃发。可见张国荣《我》的出现,算得上是华语乐坛的一个里程碑。
此后,蔡依林、五月天、尚雯婕等歌手都唱过名为《我》的作品,此题材延绵不断。近日由唱作人常石磊为电影《28岁未成年》创作的主题曲《我我》,成为最新的一首此类歌曲。
这首常石磊自词自曲自唱的《我我》,歌词带着一些张国荣《我》的感觉,好似是一种传承。同时,作品又在形式上进行创新,常石磊一人演绎“二重唱”,形成一种自我与本我对话的独特观感,是近年来同题材歌曲中比较出挑的一首作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