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电影《悔恨》于12月19日上映首日起,影片在多平台数据就呈现逐步上升趋势,据猫眼专业平台统计显示,《悔恨》首日票房力压同期上映影片,在多部大片云集的阶段,该片排片虽不占优势,但一线城市上座率仍达近33%的高位,位居所有影片之首,可见其实力不容小觑。
如今看电影已不像从前一样是件奢侈的事,大众的观影习惯逐渐被培养起来,观影次数增多,对电影认知也在不断提升,一部作品会被拿来品头论足,而观众的审美也已不是基础层面的探讨好看与否,而是从拍摄、演员到导演,甚至票房排片都会作为电影评价中的一项衡量标准。截至目前,《悔恨》一线城市上座率已超之前统计的33%,仍然居于首位,体现出影片在观众心中的高期待值和稳固地位。
跟许多热映电影一样,《悔恨》的观影评价也趋于两极分化的情况,如同冯小刚的《芳华》,有极其喜欢的,也有无法接受的。“你无法讨好所有观众,那就按自己的想法去拍出有自己态度的电影”,这是导演张耀光对自己拍摄电影的宗旨。影片中,他大胆采用鲜少人使用的拍摄手法,运用占全片台词量百分之七十的内心独白为叙事风格,将张隆(张乃歌饰)和菇月(赵今夏饰)的爱情作为剧情发展主线,由一本日记引出开端,娓娓道来两人的故事。一部不具备商业性的影片,所收获的可能是最真实的评价和观感,一些观众在观影后评价该片“耐得住无数次欣赏和推敲”,“素雅中不失华丽”,“对感情和人生理解透彻”,足以表达影片的整体质量。
在文艺片严重缺失和大众关注度极具下降的商业电影时代,电影《悔恨》的出现,和它对观众的引导和启发,或许将开创文艺片观影时代的新形势。希望借助该片的成绩,让更多观众喜爱和认可文艺片,同时也鼓励更多导演去发掘其中原汁原味的电影语言,共同努力让文艺片在电影行业继续保有其一席之地。